<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logo.png

        “十四五”武汉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11-30 15:11
        【字体:
        分享至:

        中共武汉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武汉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市直各单位:

        《“十四五”武汉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予以印发。

        中共武汉市委审计委员会  

        2021年11月29日 

        “十四五”武汉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湖北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环境和指导方针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武汉审计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审计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牢牢把握审计工作的指导方针。

        一、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全市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我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抓规范、抓质效、抓作风,大力实施政治站位、创新能力、审计质量、作风建设、队伍素质“五个提升”等举措,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累计审计2211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98.39亿元,推动健全完善制度421项,向市区党委、政府报送审计专报743篇,审计专报及相关信息获领导批示1264篇次,向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移送处理事项954件,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武汉站在新起点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奋力开创武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武汉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

        ——党和国家赋予审计工作新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强调“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新时代审计工作新的定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科学论断。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承担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我市发展形势赋予审计工作新任务。“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奋进、开拓创新,我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脱贫攻坚成效显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治理效能明显增强,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审计机关要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发扬滚石上山、爬坡上坎的拼搏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气概,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主动将审计工作置于武汉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

        ——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当前,审计作用的发挥与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新期盼和新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审计运行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审计成果转化利用还有待提升;审计干部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全市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主动作为、善作善为,更好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奋力开启新时代审计工作新篇章。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以及市委十三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更好发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作用,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为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贡献审计力量。

        三、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保持对党绝对忠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决策部署,全面彰显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坚持把党的重要决策部署转化为审计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坚持依法审计。树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意识,严格按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开展审计工作。坚持提高审计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审计人员依法执审能力,恪守审计权力边界,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坚持客观公正。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和新形势下审计容错纠错工作要求,将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置于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思考,既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又审慎评判、鼓励干事创业,确保审计结果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人民检验。

        ——坚持质量为要。始终把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恪守“审计工匠”精神,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有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意识,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己任,深入揭示各类风险隐患,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

        ——坚持人民至上。树立“民本理念”,把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转化为审计重点工作任务,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促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紧扣新时代审计工作新使命,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审计思维、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创新审计管理。善于打破常规,用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使改革创新成为新时代武汉审计事业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强大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增强政治意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谋划和推动审计工作。强化市委审计委员会对我市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强化市级审计机关对区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强化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四、主要目标。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武汉、更好发挥龙头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和完善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一)健全集中统一的审计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健全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机制,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决策部署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全面落实好市委审计委员会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重大工作情况请示报告、重大审计情况第一时间向党委报告、年度审计项目审批等制度,始终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构建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坚持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部门、单位要做到全面覆盖。统筹用好各种审计力量,形成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三)推动形成权威高效的审计运行机制。全面忠实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审计,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复核审理、结果运用、督促整改等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审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审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第二部分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做好“十四五”时期武汉审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武汉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治已病、防未病”,发挥好审计机关对推进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保障作用。

        五、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促进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目标,加强和改进跟踪审计组织方式,进一步突出跟踪审计的时效性。要全面加强对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总体分析,既要揭示落实政策打折扣、搞变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也要结合实际反映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促进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强化全链条跟踪审计。对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要顺着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延伸至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基层审计覆盖面。

        ——与各专业审计有效对接。要将政策跟踪审计与财政、社保、农业农村、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等各专业审计职能部门的职责相结合,每年选择若干项关系我市经济发展大局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开展专项审计,发挥专业优势,确保审深审透。

        ——加大营商环境审计力度。积极服务我市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目标,在审计项目中嵌入式开展保护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落实法治保障等与营商环境相关的审计。

        六、财政审计。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促进统筹财政资源,推动盘活财政资金、提升财政资金安全规范绩效为目标,开展财政审计,更好履行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责,促进政府过“紧日子”。

        ——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重点关注财政政策执行、财政预算管理、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债务管理,以及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等情况,实现对预算编制、分配调整、批准下达、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及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等全过程、全环节、全覆盖审计,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强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审计,促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关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部门重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和实现,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以及财经法纪执行等情况。

        ——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关注科技创新、社保、农业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相关专项资金的设立、分配、使用、管理以及后续评估等环节,检查相关政策执行、资金分配、项目实施、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

        ——贯彻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理念。财政资金审计要将绩效理念贯穿始终,促进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促进提高预算科学性与刚性约束,推动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七、农业农村审计。围绕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及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武汉样板”为目标开展农业农村审计。

        ——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关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相关政策落实情况、高标准农田及农田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乡村休闲旅游等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及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等,促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注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关注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乡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道路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情况,推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

        ——关注农业农村补短板相关保障措施及政策执行。重点关注涉农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运行、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补贴、渔业油价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落实,财税、金融支农政策执行等情况,促进农业农村补短板相关保障措施及政策执行。

        ——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关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情况,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等,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八、公共投资审计。以强基础、补短板、增功能、提品质,推动落实武汉“十四五”规划重大投资项目为目标,开展公共投资审计和重大项目稽查工作。

        ——加强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围绕对接落实好中央支持湖北武汉发展一揽子政策,重点关注国债或特别国债建设项目、全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等疫后重振重点工程建设;围绕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重点关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市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廊、城市绿道湿地等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重点关注轨道交通、跨江通道和武汉环线快速干道等重大交通枢纽项目建设,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停车场建设等民生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努力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全方位、全领域审计监督。

        ——推进投资审计转型。严格遵守审计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投资审计法定职责,聚焦项目规划、投资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标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推动投资审计实现“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向全面投资审计转变、从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转变”。

        ——贯彻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理念。紧扣项目规划、项目政策、资金使用、法规制度、工程目标,密切关注规划的执行、变更和效益,严把项目可行性研究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建筑安装结算、竣工决算关,强化成本控制,助推政策落实,促进提高公共投资绩效。

        九、民生审计。以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确保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人民利益为目标,加强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抓住分配、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关注政策执行、资金运作、项目安排和实施等情况,及时揭示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确保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审计。围绕社会保险基金使用和运行风险、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政策执行情况,重点关注社保制度改革落实、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改革任务推进,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围绕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领域,从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资金保障、风险防范等方面着手,重点关注技能人才培育、创业担保贷款、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改革、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和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情况,着力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武汉市民充分享受武汉改革发展成果。

        ——强化民本审计理念。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民生审计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延伸到基层、到个人,注重收集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违法违规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及时将其转化为审计工作重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十、资源环境审计。以推动建立具有武汉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目标,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重点揭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风险隐患,推动问题解决、完善长效机制,为生态化大武汉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审计。围绕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重点关注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规划和改革的贯彻执行情况;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污染物排放许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落实;长江生态保护河(湖)长制工作体系、环境保护治理机制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情况,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审计。围绕财政安排的水务、园林林业、生态环保、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重点关注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产业绿色发展等项目实施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自然资源依法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组织对市(区)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管、水务、农业农村、园林和林业等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各区街道、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国有林场、湖泊、水库、流域、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管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干部开展审计,促进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十一、国资国企审计。以推动金融和国资国企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目标,开展金融和企业审计。

        ——关注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围绕国企改革“1+N”制度体系和三年行动方案等重大经济政策措施、以及我市有关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重点关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等任务推进、措施落实情况,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关注国有资本运营。围绕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重大投资决策及资本运营绩效、债务规模、发展潜力和风险隐患等情况,促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依法合规经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优化以及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

        ——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关注履行地方金融职责、服务实体经济、助企脱困以及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情况等,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六稳”“六保”,服务我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二、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用权、干净干事为目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把握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牢牢把握“履职尽责”这个主题,紧密结合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以及在我市“十四五”期间承担的重大任务,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以任中审计为主。重点关注贯彻执行宏观经济政策,重要发展规划制定、执行和效果,目标任务完成,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纪律等情况。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牢牢把握“审什么、评什么”的原则,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审计中未涉及的事项不作评价。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综合考虑相关问题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性质、后果和领导干部实际所起的作用等,准确界定责任,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加强对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成员单位监督合力,实现审计结果共享,加强整改督促,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十三、内审指导工作。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完善治理等方面的基础性和源头性作用,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为目标开展内审指导和监督工作。

        ——加强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基础管理。贯彻落实《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制度》,全面、准确、完整掌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基本情况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为加强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夯实基础。

        ——加强内部审计业务监督。实现市属国有企业委托审计业务专项检查全覆盖,规范企业审计外包业务管理行为,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探索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协作机制,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注重实务培训,组织内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和内部审计实务专题培训,规范“以审代训”管理机制,加大“以审代训”力度,促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实务水平。

        十四、审计整改督促工作。为有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推动深化改革、推进廉政建设,维护审计监督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审计整改督促工作。

        ——强化督促整改责任。加强对审计督促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及时组织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以后年度审计中也要重点关注以前年度审计整改情况。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管理系统”应用,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动态监管,严格对账销号,着力提高整改效率、质量和成果。

        ——形成整改工作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相结合,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研究处理。

        ——推动完善长效机制。针对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以及具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分析,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各部门单位举一反三,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发生,实现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

        第三部分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武汉审计工作,必须全面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机关党建引领,着力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统筹协作。

        十五、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在推动我市“十四五”规划落实过程中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

        ——健全完善审计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机制。强化市委审计委员会对全市审计工作的领导,市区两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确保审计委员会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推动党委和政府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审计委员会议定事项,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加大督察督办力度,确保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对重大审计事项的研究,对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要及时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要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制定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十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切实履行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为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化政治忠诚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把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党建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坚决杜绝搞“两张皮”。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深化“审计组+临时党支部”特色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审计质量把关和纪律监督等作用。

        ——强化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庸懒散慢乱浮”现象,弘扬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严格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强化审计全过程、全领域、全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坚持审前、任前、节前的“三前”廉政教育制度,以及审计组廉政纪律巡访、暗访、回访“三访”制度。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敢于较真碰硬,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切实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

        十七、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审计机关要坚持向内挖潜、实现向管理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要健全完善审计对象数据库并保持动态更新,为编制计划打好基础。要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确保审计计划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覆盖重要政策、重大资金、重点项目。做好年度计划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确保应审尽审、不留盲区。统筹调配审计资源,整合项目减少重复审计,发挥好审计计划的龙头作用。

        ——加强审计实施管理。要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审计方案,确保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以审计方案为抓手,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确保方案有效落实。要强化审计项目过程管控,及时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审计策略和重点,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深审透。

        ——加强审计质量管控。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完善审计组长审核、业务部门复核、法规部门审理、业务会议审议“四级质控”体系,严格落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充分发挥审理在质量管控中的重要作用,对重大项目和疑难问题要加强现场指导。加大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力度,切实防范审计风险。

        ——加强审计结果利用。坚持成果导向,狠抓争创一批署优省优项目、打造一批精品审计成果、形成一批具有全省影响力的创新亮点、提交一批服务决策的审计信息、移送一批重大问题线索、推动出台一批完善管理的制度办法等“六个一批”落实。加强审计结果公开风险评估工作,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依法应公开的审计结果,一律按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开,实现审计结果转化和有效利用。

        十八、加强审计能力建设。积极适应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强化能力建设,夯实审计事业发展的能力之基。

        ——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始终把审计人员的政治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审计人员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全局意识,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审计工作中,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业务精通型审计干部。对各专业领域审计工作学深悟透,做到业务流程、业务要求、业务相关规定烂熟于心,成为审计工作的“行家里手”。通过“以审代训”“实战实训”等途径在审计一线锤炼审计干部过硬本领。健全完善干部轮岗和交流学习机制,提高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健全选人用人机制。牢牢把握新时代对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审计人才的需求,严把干部入口关。不断健全完善激励审计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办法,坚持好干部标准,注重在工作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十九、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拓展信息化技术运用,推广数字化审计模式,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完善审计机关网络安全和运维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健全完善数据集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持续强化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数据安全。加大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审计力度,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拓展信息技术运用。结合“金审三期”项目应用,充分利用好数据中心和自然资源资产等各类大数据审计平台,建立“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提高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促进实现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积极应用“云计算”、空间地理、人工智能、自动监测、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积极探索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运用。

        ——加强系统协同推进。加强与省审计厅及各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的数据共享共用,以及大数据审计成果共享,探索形成省、市、区审计机关“三级联动”协同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格局。运用远程培训、现场培训、以审代训、送教下区等方式加大对各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大数据审计指导工作。统筹全市审计机关计算机骨干资源,实施“分类管理、因才施审”,根据审计项目的实际需求,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合理调配,提高审计大数据团队的攻坚能力,建立完善数据分析模型,统筹提升全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水平。

        二十、加强统筹协作。积极构建全市审计工作统筹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协作机制,增强监督合力,提升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加强对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的领导,强化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主要负责同志向市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党组述职报告制度。规范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负责人职务任免征求意见工作,加大对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的业务指导和全市行业性统筹项目力度,实现全市审计工作统筹发展。

        ——推动贯通协作形成监督合力。推进审计监督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有机结合。加强与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察等机构与部门的贯通协作,建立健全情况沟通、资料查询、调查取证、案件会商、问题移送、结果运用等工作协助反馈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增强监督效力。

        ——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力量。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内部审计成果,加强审计计划沟通、审计业务交流,实现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合理调动社会审计力量,完善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国家审计的管理办法,明确审计目标、内容和职责范围,约定审计纪律、廉政要求、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等事项。

        二十一、切实抓好规划实施。各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规划实施。市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要加强指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中共武汉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武汉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市直各单位:

        《“十四五”武汉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予以印发。

        中共武汉市委审计委员会  

        2021年11月29日 

        “十四五”武汉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湖北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环境和指导方针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武汉审计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审计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牢牢把握审计工作的指导方针。

        一、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全市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我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抓规范、抓质效、抓作风,大力实施政治站位、创新能力、审计质量、作风建设、队伍素质“五个提升”等举措,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累计审计2211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98.39亿元,推动健全完善制度421项,向市区党委、政府报送审计专报743篇,审计专报及相关信息获领导批示1264篇次,向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移送处理事项954件,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武汉站在新起点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奋力开创武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武汉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

        ——党和国家赋予审计工作新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强调“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新时代审计工作新的定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科学论断。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承担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我市发展形势赋予审计工作新任务。“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奋进、开拓创新,我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脱贫攻坚成效显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治理效能明显增强,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审计机关要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发扬滚石上山、爬坡上坎的拼搏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气概,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主动将审计工作置于武汉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

        ——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当前,审计作用的发挥与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新期盼和新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审计运行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审计成果转化利用还有待提升;审计干部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全市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主动作为、善作善为,更好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奋力开启新时代审计工作新篇章。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以及市委十三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更好发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作用,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为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贡献审计力量。

        三、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保持对党绝对忠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决策部署,全面彰显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坚持把党的重要决策部署转化为审计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坚持依法审计。树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意识,严格按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开展审计工作。坚持提高审计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审计人员依法执审能力,恪守审计权力边界,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坚持客观公正。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和新形势下审计容错纠错工作要求,将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置于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思考,既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又审慎评判、鼓励干事创业,确保审计结果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人民检验。

        ——坚持质量为要。始终把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恪守“审计工匠”精神,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有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意识,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己任,深入揭示各类风险隐患,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

        ——坚持人民至上。树立“民本理念”,把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转化为审计重点工作任务,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促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紧扣新时代审计工作新使命,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审计思维、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创新审计管理。善于打破常规,用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使改革创新成为新时代武汉审计事业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强大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增强政治意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谋划和推动审计工作。强化市委审计委员会对我市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强化市级审计机关对区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强化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四、主要目标。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武汉、更好发挥龙头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和完善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一)健全集中统一的审计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健全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机制,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决策部署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全面落实好市委审计委员会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重大工作情况请示报告、重大审计情况第一时间向党委报告、年度审计项目审批等制度,始终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构建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坚持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部门、单位要做到全面覆盖。统筹用好各种审计力量,形成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三)推动形成权威高效的审计运行机制。全面忠实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审计,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复核审理、结果运用、督促整改等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审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审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第二部分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做好“十四五”时期武汉审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武汉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治已病、防未病”,发挥好审计机关对推进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保障作用。

        五、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促进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目标,加强和改进跟踪审计组织方式,进一步突出跟踪审计的时效性。要全面加强对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总体分析,既要揭示落实政策打折扣、搞变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也要结合实际反映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促进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强化全链条跟踪审计。对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要顺着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延伸至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基层审计覆盖面。

        ——与各专业审计有效对接。要将政策跟踪审计与财政、社保、农业农村、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等各专业审计职能部门的职责相结合,每年选择若干项关系我市经济发展大局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开展专项审计,发挥专业优势,确保审深审透。

        ——加大营商环境审计力度。积极服务我市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目标,在审计项目中嵌入式开展保护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落实法治保障等与营商环境相关的审计。

        六、财政审计。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促进统筹财政资源,推动盘活财政资金、提升财政资金安全规范绩效为目标,开展财政审计,更好履行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责,促进政府过“紧日子”。

        ——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重点关注财政政策执行、财政预算管理、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债务管理,以及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等情况,实现对预算编制、分配调整、批准下达、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及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等全过程、全环节、全覆盖审计,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强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审计,促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关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部门重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和实现,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以及财经法纪执行等情况。

        ——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关注科技创新、社保、农业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相关专项资金的设立、分配、使用、管理以及后续评估等环节,检查相关政策执行、资金分配、项目实施、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

        ——贯彻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理念。财政资金审计要将绩效理念贯穿始终,促进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促进提高预算科学性与刚性约束,推动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七、农业农村审计。围绕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及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武汉样板”为目标开展农业农村审计。

        ——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关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相关政策落实情况、高标准农田及农田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乡村休闲旅游等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及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等,促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注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关注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乡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道路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情况,推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

        ——关注农业农村补短板相关保障措施及政策执行。重点关注涉农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运行、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补贴、渔业油价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落实,财税、金融支农政策执行等情况,促进农业农村补短板相关保障措施及政策执行。

        ——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关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情况,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等,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八、公共投资审计。以强基础、补短板、增功能、提品质,推动落实武汉“十四五”规划重大投资项目为目标,开展公共投资审计和重大项目稽查工作。

        ——加强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围绕对接落实好中央支持湖北武汉发展一揽子政策,重点关注国债或特别国债建设项目、全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等疫后重振重点工程建设;围绕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重点关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市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廊、城市绿道湿地等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重点关注轨道交通、跨江通道和武汉环线快速干道等重大交通枢纽项目建设,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停车场建设等民生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努力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全方位、全领域审计监督。

        ——推进投资审计转型。严格遵守审计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投资审计法定职责,聚焦项目规划、投资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标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推动投资审计实现“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向全面投资审计转变、从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转变”。

        ——贯彻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理念。紧扣项目规划、项目政策、资金使用、法规制度、工程目标,密切关注规划的执行、变更和效益,严把项目可行性研究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建筑安装结算、竣工决算关,强化成本控制,助推政策落实,促进提高公共投资绩效。

        九、民生审计。以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确保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人民利益为目标,加强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抓住分配、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关注政策执行、资金运作、项目安排和实施等情况,及时揭示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确保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审计。围绕社会保险基金使用和运行风险、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政策执行情况,重点关注社保制度改革落实、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改革任务推进,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围绕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领域,从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资金保障、风险防范等方面着手,重点关注技能人才培育、创业担保贷款、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改革、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和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情况,着力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武汉市民充分享受武汉改革发展成果。

        ——强化民本审计理念。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民生审计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延伸到基层、到个人,注重收集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违法违规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及时将其转化为审计工作重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十、资源环境审计。以推动建立具有武汉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目标,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重点揭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风险隐患,推动问题解决、完善长效机制,为生态化大武汉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审计。围绕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重点关注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规划和改革的贯彻执行情况;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污染物排放许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落实;长江生态保护河(湖)长制工作体系、环境保护治理机制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情况,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审计。围绕财政安排的水务、园林林业、生态环保、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重点关注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产业绿色发展等项目实施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自然资源依法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组织对市(区)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管、水务、农业农村、园林和林业等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各区街道、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国有林场、湖泊、水库、流域、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管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干部开展审计,促进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十一、国资国企审计。以推动金融和国资国企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目标,开展金融和企业审计。

        ——关注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围绕国企改革“1+N”制度体系和三年行动方案等重大经济政策措施、以及我市有关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重点关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等任务推进、措施落实情况,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关注国有资本运营。围绕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重大投资决策及资本运营绩效、债务规模、发展潜力和风险隐患等情况,促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依法合规经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优化以及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

        ——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关注履行地方金融职责、服务实体经济、助企脱困以及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情况等,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六稳”“六保”,服务我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二、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用权、干净干事为目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把握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牢牢把握“履职尽责”这个主题,紧密结合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以及在我市“十四五”期间承担的重大任务,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以任中审计为主。重点关注贯彻执行宏观经济政策,重要发展规划制定、执行和效果,目标任务完成,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纪律等情况。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牢牢把握“审什么、评什么”的原则,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审计中未涉及的事项不作评价。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综合考虑相关问题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性质、后果和领导干部实际所起的作用等,准确界定责任,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加强对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成员单位监督合力,实现审计结果共享,加强整改督促,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十三、内审指导工作。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完善治理等方面的基础性和源头性作用,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为目标开展内审指导和监督工作。

        ——加强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基础管理。贯彻落实《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制度》,全面、准确、完整掌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基本情况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为加强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夯实基础。

        ——加强内部审计业务监督。实现市属国有企业委托审计业务专项检查全覆盖,规范企业审计外包业务管理行为,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探索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协作机制,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注重实务培训,组织内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和内部审计实务专题培训,规范“以审代训”管理机制,加大“以审代训”力度,促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实务水平。

        十四、审计整改督促工作。为有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推动深化改革、推进廉政建设,维护审计监督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审计整改督促工作。

        ——强化督促整改责任。加强对审计督促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及时组织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以后年度审计中也要重点关注以前年度审计整改情况。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管理系统”应用,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动态监管,严格对账销号,着力提高整改效率、质量和成果。

        ——形成整改工作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相结合,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研究处理。

        ——推动完善长效机制。针对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以及具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分析,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各部门单位举一反三,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发生,实现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

        第三部分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武汉审计工作,必须全面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机关党建引领,着力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统筹协作。

        十五、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在推动我市“十四五”规划落实过程中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

        ——健全完善审计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机制。强化市委审计委员会对全市审计工作的领导,市区两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确保审计委员会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推动党委和政府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审计委员会议定事项,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加大督察督办力度,确保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对重大审计事项的研究,对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要及时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要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制定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十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切实履行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为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化政治忠诚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把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党建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坚决杜绝搞“两张皮”。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深化“审计组+临时党支部”特色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审计质量把关和纪律监督等作用。

        ——强化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庸懒散慢乱浮”现象,弘扬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严格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强化审计全过程、全领域、全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坚持审前、任前、节前的“三前”廉政教育制度,以及审计组廉政纪律巡访、暗访、回访“三访”制度。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敢于较真碰硬,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切实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

        十七、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审计机关要坚持向内挖潜、实现向管理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要健全完善审计对象数据库并保持动态更新,为编制计划打好基础。要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确保审计计划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覆盖重要政策、重大资金、重点项目。做好年度计划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确保应审尽审、不留盲区。统筹调配审计资源,整合项目减少重复审计,发挥好审计计划的龙头作用。

        ——加强审计实施管理。要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审计方案,确保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以审计方案为抓手,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确保方案有效落实。要强化审计项目过程管控,及时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审计策略和重点,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深审透。

        ——加强审计质量管控。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完善审计组长审核、业务部门复核、法规部门审理、业务会议审议“四级质控”体系,严格落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充分发挥审理在质量管控中的重要作用,对重大项目和疑难问题要加强现场指导。加大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力度,切实防范审计风险。

        ——加强审计结果利用。坚持成果导向,狠抓争创一批署优省优项目、打造一批精品审计成果、形成一批具有全省影响力的创新亮点、提交一批服务决策的审计信息、移送一批重大问题线索、推动出台一批完善管理的制度办法等“六个一批”落实。加强审计结果公开风险评估工作,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依法应公开的审计结果,一律按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开,实现审计结果转化和有效利用。

        十八、加强审计能力建设。积极适应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强化能力建设,夯实审计事业发展的能力之基。

        ——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始终把审计人员的政治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审计人员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全局意识,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审计工作中,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业务精通型审计干部。对各专业领域审计工作学深悟透,做到业务流程、业务要求、业务相关规定烂熟于心,成为审计工作的“行家里手”。通过“以审代训”“实战实训”等途径在审计一线锤炼审计干部过硬本领。健全完善干部轮岗和交流学习机制,提高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健全选人用人机制。牢牢把握新时代对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审计人才的需求,严把干部入口关。不断健全完善激励审计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办法,坚持好干部标准,注重在工作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十九、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拓展信息化技术运用,推广数字化审计模式,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完善审计机关网络安全和运维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健全完善数据集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持续强化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数据安全。加大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审计力度,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拓展信息技术运用。结合“金审三期”项目应用,充分利用好数据中心和自然资源资产等各类大数据审计平台,建立“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提高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促进实现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积极应用“云计算”、空间地理、人工智能、自动监测、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积极探索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运用。

        ——加强系统协同推进。加强与省审计厅及各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的数据共享共用,以及大数据审计成果共享,探索形成省、市、区审计机关“三级联动”协同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格局。运用远程培训、现场培训、以审代训、送教下区等方式加大对各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大数据审计指导工作。统筹全市审计机关计算机骨干资源,实施“分类管理、因才施审”,根据审计项目的实际需求,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合理调配,提高审计大数据团队的攻坚能力,建立完善数据分析模型,统筹提升全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水平。

        二十、加强统筹协作。积极构建全市审计工作统筹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协作机制,增强监督合力,提升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加强对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的领导,强化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主要负责同志向市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党组述职报告制度。规范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负责人职务任免征求意见工作,加大对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的业务指导和全市行业性统筹项目力度,实现全市审计工作统筹发展。

        ——推动贯通协作形成监督合力。推进审计监督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有机结合。加强与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察等机构与部门的贯通协作,建立健全情况沟通、资料查询、调查取证、案件会商、问题移送、结果运用等工作协助反馈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增强监督效力。

        ——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力量。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内部审计成果,加强审计计划沟通、审计业务交流,实现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合理调动社会审计力量,完善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国家审计的管理办法,明确审计目标、内容和职责范围,约定审计纪律、廉政要求、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等事项。

        二十一、切实抓好规划实施。各区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规划实施。市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要加强指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武汉市365dots_必发365手机app_best365官网投注链接 联系方式:027-82938458
        网站标识码:4201000052 鄂ICP备20006689号-1 egw.png鄂公安网安备42010202000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