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行政单位自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来,在行政财务风险的防范、财政资金效能质量的提升以及行政权力财务监督的强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过目前的内部审计还有较大改革和发展的空间,所以下面主要思考加强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措施,促使行政单位提升内部审计水平。
一、树立大财务观,确立内部审计财务关键标准
在行政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将财务和审计尖锐对立的偏向,实际上财务和审计属于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且统一才是其核心,所以行政单位应积极树立大财务观,明确提出财务与审计是不可分割的、完整的集合体,两者的根本利益取向保持一致,出发点与目的也相同,财务是行政单位提高行政运行效率的保证,内部审计是行政单位提高财务运行效率的保障,两者的地位同等重要,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不容挑战。而财务关键标准就涉及到行政单位最基础性的内部审计工作,唯有确立好财务关键标准,才能有效实施内部审计,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素完整,不管是确立财务事项还是取得原始凭证或财务事项真实性与关联度的佐证依据,都是行政单位财务要素的必要构成条件,如果要素不完善,极有可能导致财务真实性与关联度出现重大差错。站在内部审计的角度,对这些要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完整。二是程序到位,基于对行政单位财务要素的确立,组织内部财务处理程序,财务事项的本质也是流程处理问题,必须促使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实施流程障碍化控制,不能一路亮绿灯,必须加以制衡。三是逻辑严谨,因为财务事项逻辑描写对于行政单位财务真实性与关联度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认为基于财务事项真实性,还应具备重要逻辑环节,即关联度,在确认财务事项真实的情况下和行政单位主体之间有多大关联度就是逻辑关系,必须保持严谨。
二、找准关键点,提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针对性
和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相比,行政单位的资金主要源于财政拨款收入,并不涉及成本核算,所以会计事项比较简单。同时,国家出台实施的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资产管理等法规制度、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有效规范行政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缩小自由裁量权空间。所以在内部审计实务中,行政单位应有所偏向,注意突出重点,找准关键点,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一方面,行政单位内部审计必须把握审计需求,包括群众普遍感兴趣的、关注的会议费、三公经费等热点项目的支出情况;过去在审计中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和整改状况;管理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政改革,对于小金库、非税收入管理、公务卡支付、国库集中支付等重点资金监控业务的强化;单位重大的在建工程以及维修项目等事项;行政单位执行财务拨款预算的进度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行政单位的规模以及实际情况不容,其内部审计应对关键点进行个性化的判断。如对行政单位三级预算实施内部审计,重点检查单位在内部控制环节分离不相容岗位的情况;如果单位人员较多、业务量较大,比较完善的设置了不相容岗位,那么内部审计重点就应放在有关经济业务的岗位职责和分工上,关注有没有越权审批或审批无上限等现象。
三、优化内控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行政单位内控制度的创建与优化是加强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必须与本单位特征相符,立足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内控对象建立相应的约束制度,在监察内控对象的同时保证内控制度发挥作用。优化内控制度还要求行政单位科学分配各个职位,明确、明晰权责利,规范业务流程。在重点职位的设置中要充分关注分割和制约经济行为的确定以及执行、监管等因素,保证人员在记录账目、管理资产以及决策、审批等工作中履行责权利,同时采取集体审议以及联合签订的制度、方式,审议重大经济活动并作出决策,快速优化内控制度。行政单位要想加强内部审计,除了制度的保证还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因为当前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审计人员面临更高的能力要素与素质要求,行政单位应在忙碌工作之余基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等开展专业化的、有重点的再培训活动。如针对具备审计功底的人员,要致力于培养他们掌握计算机技术,结合计算机操作和审计专业,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培养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审计专业知识,熟练使用审计新方法,提高整合应用审计思路与信息技术的能力,打造专业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促使行政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总之,内部审计对于行政单位内部组织机构发挥着监督与评价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规范、系统、科学的方法,树立大财务观,确立内部审计财务关键标准,同时找准内部审计关键点,提高工作针对性,通过优化内控制度以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等措施有效审计监督行政单位的资金使用、内部控制等经济活动,促使行政单位的工作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推动行政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甘肃省临泽县财政局 王小丽)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行政单位自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来,在行政财务风险的防范、财政资金效能质量的提升以及行政权力财务监督的强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过目前的内部审计还有较大改革和发展的空间,所以下面主要思考加强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措施,促使行政单位提升内部审计水平。
一、树立大财务观,确立内部审计财务关键标准
在行政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将财务和审计尖锐对立的偏向,实际上财务和审计属于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且统一才是其核心,所以行政单位应积极树立大财务观,明确提出财务与审计是不可分割的、完整的集合体,两者的根本利益取向保持一致,出发点与目的也相同,财务是行政单位提高行政运行效率的保证,内部审计是行政单位提高财务运行效率的保障,两者的地位同等重要,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不容挑战。而财务关键标准就涉及到行政单位最基础性的内部审计工作,唯有确立好财务关键标准,才能有效实施内部审计,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素完整,不管是确立财务事项还是取得原始凭证或财务事项真实性与关联度的佐证依据,都是行政单位财务要素的必要构成条件,如果要素不完善,极有可能导致财务真实性与关联度出现重大差错。站在内部审计的角度,对这些要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完整。二是程序到位,基于对行政单位财务要素的确立,组织内部财务处理程序,财务事项的本质也是流程处理问题,必须促使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实施流程障碍化控制,不能一路亮绿灯,必须加以制衡。三是逻辑严谨,因为财务事项逻辑描写对于行政单位财务真实性与关联度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认为基于财务事项真实性,还应具备重要逻辑环节,即关联度,在确认财务事项真实的情况下和行政单位主体之间有多大关联度就是逻辑关系,必须保持严谨。
二、找准关键点,提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针对性
和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相比,行政单位的资金主要源于财政拨款收入,并不涉及成本核算,所以会计事项比较简单。同时,国家出台实施的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资产管理等法规制度、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有效规范行政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缩小自由裁量权空间。所以在内部审计实务中,行政单位应有所偏向,注意突出重点,找准关键点,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一方面,行政单位内部审计必须把握审计需求,包括群众普遍感兴趣的、关注的会议费、三公经费等热点项目的支出情况;过去在审计中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和整改状况;管理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政改革,对于小金库、非税收入管理、公务卡支付、国库集中支付等重点资金监控业务的强化;单位重大的在建工程以及维修项目等事项;行政单位执行财务拨款预算的进度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行政单位的规模以及实际情况不容,其内部审计应对关键点进行个性化的判断。如对行政单位三级预算实施内部审计,重点检查单位在内部控制环节分离不相容岗位的情况;如果单位人员较多、业务量较大,比较完善的设置了不相容岗位,那么内部审计重点就应放在有关经济业务的岗位职责和分工上,关注有没有越权审批或审批无上限等现象。
三、优化内控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行政单位内控制度的创建与优化是加强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必须与本单位特征相符,立足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内控对象建立相应的约束制度,在监察内控对象的同时保证内控制度发挥作用。优化内控制度还要求行政单位科学分配各个职位,明确、明晰权责利,规范业务流程。在重点职位的设置中要充分关注分割和制约经济行为的确定以及执行、监管等因素,保证人员在记录账目、管理资产以及决策、审批等工作中履行责权利,同时采取集体审议以及联合签订的制度、方式,审议重大经济活动并作出决策,快速优化内控制度。行政单位要想加强内部审计,除了制度的保证还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因为当前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审计人员面临更高的能力要素与素质要求,行政单位应在忙碌工作之余基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等开展专业化的、有重点的再培训活动。如针对具备审计功底的人员,要致力于培养他们掌握计算机技术,结合计算机操作和审计专业,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培养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审计专业知识,熟练使用审计新方法,提高整合应用审计思路与信息技术的能力,打造专业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促使行政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总之,内部审计对于行政单位内部组织机构发挥着监督与评价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规范、系统、科学的方法,树立大财务观,确立内部审计财务关键标准,同时找准内部审计关键点,提高工作针对性,通过优化内控制度以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等措施有效审计监督行政单位的资金使用、内部控制等经济活动,促使行政单位的工作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推动行政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甘肃省临泽县财政局 王小丽)